您的位置:首页>生活 >

前进人生中学会“停止”

2025-07-21 16:57:44 实况网

江西宜春中学高三(39)班李君德 指导老师 夏侯雪

若将人生简化为两种核心选择,莫过于“前进”与“停止”,归根结底便是“做”与“不做”的抉择。人生并非永动机般持续运转,总会有不得不停下脚步的时刻。这就需要我们以理性目光看待“停止”,而非简单贴上“懒惰”“不奋进”的标签——学会“停止”,实则是人生必备的大智慧。

学会“止”,首先要牢记“知止安人”。停止过分的行为与奢求,方能让内心获得安宁。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:主人公的爷爷奶奶在他父母新婚时对母亲颇为苛刻,这份芥蒂让母亲多年来耿耿于怀,即便主人公长大成人,母亲仍时常抱怨往事。倘若他们能为这段过往画上句号,这个家庭定会多一份安宁祥和。古人劝谏君王要“知止安人”“知足自守”,如今想来,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提醒人们理性消费——盲目购入闲置物品,与“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”的奢靡浪费何异?知止安人,正是要在欲望逾越适度边界时及时止步。

学会“止”,更要在“大”道之行上“不止”。若将人生比作一场战略布局,那关乎初心与理想的长远规划绝不能轻言停止。孔子曾言: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。”这种半途而废的停止,只会让此前的努力前功尽弃。成就大事、践行大道,最忌动辄言弃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,党和国家带领全体人民推进这伟大事业的进程中,绝不能有丝毫退缩。否则,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复兴梦想将被辜负,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落空。无论个人理想、社会发展还是家国蓝图,一旦开启便不可随意停摆,因为这“大道”之上承载着无数人的希冀与期盼。

止于不能,方能助力止于至善。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古往今来,术业精进与悟道修行始终紧密相连、相互成就。学会“止”于力所不能及之事,才能更好地专注于所长。这要求我们清醒认知自身品行、才能与性格,选择正义之事、擅长之业,远离无把握、失道德、缺兴趣的领域。而悟道的终极追求,正是“止于至善”——为社会尽己所能贡献力量。我国历史艺术学家樊锦诗先生便是典范,她拒绝内陆的安逸生活,凭借对历史的热爱与专业学识守护敦煌莫高窟,既护住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也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。可见,止于不能之事,方能在所能领域行稳致远,最终抵达人生“至善”之境。

上述种种,不过是“停止”智慧的冰山一角。若问为何要学会“停止”?因为真正的“停止”从不是前进的对立面,而是以理性沉淀积蓄力量,以精准取舍明晰方向——这本身就是一种更富智慧的前进方式。

 

关键词:

精彩推荐